原標題:
——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自治區(qū)成立六十周年慶?;顒蛹o實
21日清晨,雨后初霽。西藏拉薩,雄偉古老的布達拉宮,見證過無數的歷史大事件,也見證著新的歷史:身著節(jié)日盛裝的各族群眾,揮舞著紅旗,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布達拉宮廣場上。
自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(qū)成立,倏忽一甲子。春秋代序,改天換地,西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創(chuàng)造了“短短幾十年,跨越上千年”的人間奇跡。
歷史節(jié)點、歡慶時刻,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來了!
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率中央代表團到西藏出席西藏自治區(qū)成立慶?;顒樱邳h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。
10時許,當習近平總書記走上大會主席臺,掌聲響徹云霄。
西藏自治區(qū)獲贈賀匾,由總書記題詞:“共建中華民族共同體 書寫美麗西藏新篇章”。
新篇章,這是多少人、多少個春秋蘸著心血的書寫!
新篇章,這是60年來西藏的面貌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歷史性巨變的賡續(xù),是中國式現代化在世界屋脊不斷創(chuàng)造新的奇跡的時代新篇!
慶典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力量,是為了走好腳下的路、開辟未來的路。
回首西藏走過的60年,那里有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跋涉,有“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”的探索與堅定。
向前看,大道如砥,繁花似錦。
“我們在開辟西藏新的60年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會先開辟第二個百年。”習近平總書記將西藏的發(fā)展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“兩個一百年”的縱深中去思索。開辟、奮進,不懼山高路遠,無畏風雨兼程:“好好奮斗,好好努力”“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,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”。
60年巨變:
“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,也就沒有新西藏”
到拉薩后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看到、聽到這么一句話:“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,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。”
60年前的秋天,西藏自治區(qū)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召開,宣告西藏自治區(qū)成立。
從“政教合一”到人民民主、從封建農奴制到社會主義制度,也是從黑暗走向光明、從落后走向進步、從貧窮走向富裕……西藏人民說,這“千年一躍”,是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才能實現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奇跡。
西藏之行,處處印刻著百年大黨和人民群眾的魚水情深。
20日,抵達時機場、沿途一路歡歌,接見各族各界代表時掌聲如雷,西藏自治區(qū)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會上殷殷叮囑。這一日,慶祝自治區(qū)成立60周年文藝晚會結束后,總書記返回住地,夜空煙花璀璨。
21日,西藏自治區(qū)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載入史冊。到了機場,肩披哈達的總書記登上舷梯揮手告別,依依惜別的干部群眾載歌載舞,送了一程又一程,繪就最動人的一幕。
古往今來,處理民族關系、解決民族問題都是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。拉開距離去看歷史,方可看清縱深、光線、構圖、意境。正如60年后的今天再去看遠去的時光,更能感知民族區(qū)域自治制度閃耀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光芒。
西藏,中國大陸最后獲得解放的民族地區(qū)。當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這一基本制度框架,在120多萬平方公里大地上鋪展開來,人們看到了潤物無聲的深刻改變。
數字,是有力量的。
“自治區(qū)60年發(fā)展成就,已經通過新聞發(fā)布會發(fā)布了,很振奮人心。從這幾個數字,可以明白什么叫翻天覆地。”自治區(qū)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娓娓道來:
經濟上,2024年的地區(qū)生產總值是1965年的155倍,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65年的121倍,農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65年的199倍。
社會事業(yè),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,74個貧困縣區(qū)全部摘帽,在全國率先實施15年公費教育,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2.5歲。
“實踐充分證明,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,也就沒有新西藏,黨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。”
21日上午的慶祝大會,通過直播鏡頭向全世界真實、生動地講述了西藏的今昔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國政協主席、中央代表團團長王滬寧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陪同下,健步走上主席臺。
湛藍蒼穹下,莽莽群山間,掌聲經久不息。
國歌聲嘹亮,五星紅旗在風中獵獵。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國務院副總理、中央代表團副團長張國清宣讀中共中央、全國人大常委會、國務院、全國政協、中央軍委關于慶祝西藏自治區(qū)成立60周年的賀電。
王滬寧向西藏自治區(qū)贈送習近平總書記題詞的賀匾,并發(fā)表講話。
西藏自治區(qū)黨委書記王君正、藏族群眾代表卓瑪仁增在會上發(fā)言。
“我這一輩子,都是共產黨給的新生。”卓瑪仁增發(fā)言時哽咽了。
親歷西藏擺脫封建農奴制度、走向人民當家作主的浩蕩變遷,她感慨:“我個人命運的改變,是整個西藏重生的縮影。”“黨的恩情,已經像樹根一樣,深深扎進了心里、融進了血液,這輩子永遠都不會忘記。”
話音一落,習近平總書記帶頭鼓掌。
主席臺正對面,高揚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。再向前望去,是秀麗壯美的南山公園的山峰。山峰上,“祖國萬歲”四個字清晰可見,這也是高原兒女心聲的寫照。
盛大的群眾游行隊伍,次第走過主席臺前。“旗幟引領”“四件大事”“奮進新時代”“走向未來”4個單元,以時間為軸,匠心獨運。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”的標語分外醒目。思想領航,征程壯闊。
7個地市的彩車和表演方隊,拿出了十八般武藝。
“幸福拉薩”,千年古城在保護和更新中熠熠生輝,格桑花開、舞姿翩翩;
“開放的日喀則”,展現了面向南亞開放中心城市的發(fā)展新顏,甲諧舞步獻上禮贊;
“藏源山南”,那里有“家是玉麥,國是中國”的國土守護,瓊結卓舞鏗鏘剛健;
“醉美林芝”,講述了綠水青山守護者、改革開放先行者的故事,熱瑪琴聲回蕩長空;
“紅色昌都”,那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,舒展的水袖舞起來了;
“極地那曲”,全國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級市,歡快的鍋莊舞跳起來了;
“天上阿里”,有“世界屋脊之屋脊”之稱,熾熱的祝福,盡抒豪情。
習近平總書記全程觀看,時而揮手、鼓掌。
“老百姓特別是藏族群眾的生活能有今天,因為中國共產黨做了該做的事情。”質樸話語,道出了共產黨人在雪域高原日復一日的堅守與奮進。“黨中央就在這里。”總書記語重心長,“做好西藏工作,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、加強黨的建設。”
慶祝大會結束后,受習近平總書記囑托,中央代表團在西藏各地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。拉薩、日喀則、阿里、昌都、那曲、林芝、山南,中央代表團一路風塵仆仆、晝夜兼程,把黨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祝福帶到各地,并向各地贈送總書記題詞“共建中華民族共同體 書寫美麗西藏新篇章”賀匾賀幛。
新時代闊步:
“黨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,是符合西藏實際的”
治國之要,在于秉要執(zhí)本。
匯報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:“要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、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”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西藏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發(fā)生深刻變化,改革發(fā)展穩(wěn)定一系列重大命題亟待回答。審時度勢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(zhàn)略高度,習近平總書記創(chuàng)造性提出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重大論斷。
這也是做好西藏工作須臾不能偏離的一條主線。
歲月長河,一部西藏史,就是各民族共同書寫歷史、創(chuàng)造文化、培育精神的奮斗史。“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”,國家統(tǒng)一之基、民族團結之本、精神力量之魂,盡在言語間。
謀長久之策、行固本之舉,關鍵是凝聚人心。
匯報會上,總書記強調要“加強黨史、新中國史、改革開放史、社會主義發(fā)展史、中華民族發(fā)展史”“五史”宣傳教育,同時引導各族干部群眾不斷增進“五個認同”:對偉大祖國、中華民族、中華文化、中國共產黨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。
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,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。
2015年、2020年,中央先后召開第六次、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,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日臻完善。西藏步入了發(fā)展最好、變化最大、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歷史時期,實踐一再證明,“黨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,是符合西藏實際的”。
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收官在即、“十五五”規(guī)劃謀篇布局。結合治藏穩(wěn)藏興藏的規(guī)律性認識,如何繼續(xù)為現代化夯基壘石?總書記指明方向:“扎實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,持續(xù)深入抓好穩(wěn)定、發(fā)展、生態(tài)、強邊四件大事”。
60年發(fā)展歷程中,西藏自治區(qū)地區(qū)生產總值達到第一個千億元用了50年時間,而第二個千億元僅用了6年的時間。今天的西藏,清潔能源、文化旅游、高原輕工業(yè)等產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,現代化產業(yè)體系初步建立。
這一次,總書記再一次強調高質量發(fā)展舉足輕重的作用:“西藏的發(fā)展有其自身特點,推動工作務必從實際出發(fā),要圍繞高原經濟高質量發(fā)展,重點發(fā)展高原特色優(yōu)勢產業(yè)”。
路,曾是西藏的痛。和平解放前,西藏沒有一條能走汽車的路,更談不上鐵路。
1998年首次入藏,從拉薩到林芝,習近平同志乘車走了整整一天。到了2021年,習近平總書記乘坐“復興號”,這段路只用了3個多小時?;疖嚿?,總書記仍在細致謀劃:“西部留白太大了,將來也要補幾筆”。
今天,西藏公路通車里程達12.49萬公里,鄉(xiāng)鎮(zhèn)和建制村公路通達率100%,開通航線183條,天塹變通途。
“要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雅下水電工程、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。”匯報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講起幾個大手筆,“這些項目是世紀工程,是西藏的重要工程,也是國家的重大工程。要把這些標志性項目建設成為精品工程、安全工程、綠色工程、創(chuàng)新工程、廉潔工程。”
就在上個月,習近平總書記謀劃推動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,震撼了世界。“我一直關注這個事情。雅下投資1.2萬億元,在過去的西藏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。西藏不再是一個偏遠落后的地區(qū)了。公路鐵路齊頭并進,人員進出便捷,電力輸向全國。”
生態(tài),西藏的“國之大者”。
雄奇的珠穆朗瑪峰、險峻的南迦巴瓦峰、湍急的雅魯藏布江……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(tài)安全屏障、戰(zhàn)略資源儲備基地。習近平總書記看得長遠:“保護好西藏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利在千秋、澤被天下。”
西藏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:
自治區(qū)50%以上的國土納入生態(tài)保護紅線,空氣質量優(yōu)良天數比例達到99.7%以上,主要江河湖泊水質100%達到或優(yōu)于Ⅲ類水體。
如何保護住這一塊“凈土”,如何守護好“世界屋脊”和“亞洲水塔”?
協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,方法論精煉管用。這次來,總書記對當地干部談及高原特色產業(yè)蟲草產業(yè):這是“上天賜予的寶藏”,但也要考慮可持續(xù)的問題,“竭澤而漁可不行”。
約6400萬,這是西藏自治區(qū)去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的人次,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印象深刻。既重視促進文旅產業(yè)融合,也思慮應對環(huán)境挑戰(zhàn)之策。“一些事情,現在就要抓,污染一旦出現,金飯碗就丟掉了。”
青山不墨千秋畫,綠水無弦萬古琴??倳浺笠髧谕校?ldquo;守護好‘世界屋脊’和‘亞洲水塔’,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(tài)文明高地,我們要有這樣一個目標。”
跨越數十載的牽掛:
“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,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”
水流有源,木生有根。
讀懂習近平總書記對西藏的深情牽掛,要向時光的更深處去尋溯。
早在1998年6月,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因接送援藏干部赴西藏考察,這也是他首次進藏;
2011年7月,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國家副主席、中央軍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團,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?;顒?
2021年7月,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,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;
第四次進藏,就在這一次。
總書記的目光也從未離開過西藏。擔任黨的總書記后,2013年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,他就來到西藏代表團。這些年,就西藏工作作出的指示批示、謀劃部署,不勝枚舉。
其中,有兩條脈絡,貫穿始終。
一條脈絡,圍繞的是西藏的建設者、奮斗者、守衛(wèi)者、奉獻者。
習近平總書記深知在這里工作的不易。到中央工作后三次進藏,他都專程留出時間,會見接見西藏有關方面代表。
20日抵達拉薩后第一場活動,就是6批次的接見。
西藏各族各界代表,援藏干部代表,自治區(qū)及有關部門、各地市負責同志和老同志代表,政法干警代表,宗教界愛國人士和寺管會干部代表,駐拉薩部隊上校以上領導干部和部分基層先進模范、文職人員……一位白發(fā)蒼蒼的藏族阿媽,將額頭輕輕靠在總書記的手背上;一位身著戎裝的軍人,熱淚縱橫;一位老同志代表,緊緊握住總書記的手,想再說一說心里話。
他們是雪域高原的建設者、奮斗者、守衛(wèi)者、奉獻者。沒有轟轟烈烈、豪言壯語,卻有赤子情深。從歷史到當下,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在高原大地寫就不朽奇跡?離不開這份信念、這些精神。
走到援藏干部中間,習近平總書記關切詢問大家:“來了多久了?”“來自哪些省份?”“適應得怎么樣?”援藏,中國特色的壯舉。世界上,只有社會主義中國能辦好、辦成這樣的大事。
還記得1998年第一次進藏,習近平同志留下了不少感人的故事,也讓西藏領悟到這位領導干部的格局:“林芝地區(qū)的事,就是我們省的事”“要派最優(yōu)秀的干部來,好中選優(yōu)”。
與海拔比高度、與雪山比純潔、與風沙比堅韌、與草原比廣闊,“兩路”精神、老西藏精神、援藏精神,一脈相承。一茬接著一茬干,世界屋脊正續(xù)寫新的人間奇跡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關心“解決好他們的后顧之憂”之外,這次來,叮囑中也多了一份嚴管下的厚愛:
“過去有的人有種錯誤理解,能夠在西藏工作,已經很了不起了,還要求這么多嗎?對黨紀國法馬馬虎虎是不行的,甚至還要要求更高一些。要看到在西藏工作的戰(zhàn)略意義,要有意志力、適應力。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來,來這里也不可以隨隨便便。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、沒有完成時,還是要警鐘長鳴,時刻繃緊這根弦。”
另一條脈絡,圍繞的是西藏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。
巴吉村的鄉(xiāng)親們,從慶祝大會直播鏡頭里看到總書記,分外親切。
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到訪這個藏族村落,一席話暖了鄉(xiāng)親們的心:“西藏的資源很寶貴,有的是很獨特的,還有很強的后發(fā)優(yōu)勢,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(yōu),而且今后會更寶貴。”這些年,建材市場、現代化物流園區(qū)先后落戶村子,村集體有了聚寶盆。
慶祝大會上,嘎拉村的鄉(xiāng)親們趕來了。2021年7月,習近平總書記曾到村里做客。這個只有上百人的小村莊,2025年桃花節(jié)旅游收入達到370萬元。前不久,嘎拉村村民按捺不住喜悅,把好消息寫信告訴了總書記,沒想到很快收到了回信。
脫貧,西藏的擔子很重。放在全國看,西藏曾是貧困發(fā)生率最高、貧困程度最深、扶貧成本最高、脫貧難度最大的深度貧困地區(qū)。
最深情的牽掛,最堅定的信心。2019年底,西藏74個貧困縣區(qū)全部摘帽,62萬多貧困人口全部脫貧。習近平總書記這次來,頗感欣慰:“飛機上看,拉薩河谷的房子很漂亮。從高原上搬下來,一遷躍千年。脫貧不是畢其功于一役,要安居、樂業(yè),有致富的產業(yè)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得靠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創(chuàng)造成果。”
“生活是不是幸福,這要讓老百姓自己評價,我們說得眉飛色舞,老百姓無感,那是不行的,說明沒抓對地方。”總書記質樸而又深刻的講述,映照著共產黨人的初心。
慶祝晚會上,有首朗誦題為《厚愛》。從舞臺屏幕上,習近平總書記看到今年發(fā)生地震的定日縣正重建家園。山河嗚咽,災區(qū)里那一句“別怕,我們有總書記;別怕,我們有黨中央……”動人心扉。這是人民對枝葉關情的真誠禮贊。
21日中午,從布達拉宮廣場到貢嘎機場沿途,歡送的人群,擠滿了道路兩側。習近平總書記拉開車窗,微笑著向人群揮手致意。
機場停機坪,鼓樂喧天。“扎西德勒,一路平安!”身著盛裝的西藏各族群眾,含著熱淚來歡送。
他們捧著哈達,如潮水般簇擁著總書記。習近平總書記登上舷梯,久久揮手。歡呼一聲高過一聲,激蕩長空。
即將起飛。他們的目光、腳步追隨著飛機滑行,久久不愿離去。
陽光穿透云層,飛機直入云霄。“感恩總書記,心向黨中央”,這是370萬雪域兒女的共同心聲。
文字:人民日報記者 杜尚澤 胡澤曦 新華社記者 張曉松 朱基釵
攝影:新華社記者 謝環(huán)馳 燕雁 郝昭 殷博古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tnvelaivaaippu.org/showinfo-263-362980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