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媒體記者 張雨琦 馬丹
金秋八月,碩果飄香。8月26日,在驛城區(qū)香山街道閆樓村的白芷種植基地迎來豐收季,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。黨員干部與村民們分工協(xié)作,正忙著開挖、分揀和裝運。村民們手里抱著沉甸甸的白芷、汗水浸透衣衫,卻掩不住臉上豐收的喜悅。
“以前我們種傳統(tǒng)農作物,收入不高,辛苦一年收入有限?,F(xiàn)在改種的白芷,街道黨員干部還邀請專家從播種、施肥到病蟲害防治給我們全程技術指導。”種植戶王銀黃說,雖說是第一年種植白芷,畝產能達到1.5噸左右。村里提前對接安徽亳州藥谷供應商直接來上門收購,讓農戶種得放心、賣得省心。
閆樓村這幅豐收畫卷是驛城區(qū)香山街道探索全域土地調整種植結構和發(fā)展特色種植的生動縮影。這是當?shù)卣{整種植結構、發(fā)展特色種植結出的又一碩果,更是香山街道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(fā)展、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的生動實踐,讓“金種子”真正變成了“致富果”。
香山街道閆樓村黨支部書記宋強說:“去年冬天,香山街道黨工委發(fā)動黨員干部,帶頭調研土壤條件、走訪市場,積極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,最終確定在我們閆樓村率先試種15畝白芷,通過采用訂單種植+技術指導,今年我們村的白芷迎來了大豐收。下一步,我們閆樓村將積極擴大種植面積,帶領群眾增收增效。”
小小中藥材,不僅讓土地煥發(fā)活力,更擴寬了村民增收渠道。下一步,驛城區(qū)香山街道黨工委將繼續(xù)深化“黨支部牽頭、黨員帶頭、群眾參與”模式,讓黨建引領成為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紅色引擎”。大力發(fā)展丹參、白術、白芷等中藥材產業(yè),通過“技術指導+訂單銷售”的形式,進一步完善產業(yè)鏈條,帶動更多農戶在種植結構調整中實現(xiàn)增收致富,以產業(yè)振興賦能鄉(xiāng)村振興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tnvelaivaaippu.org/showinfo-16-363149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